身份验证
拖动滑块,使图片角度为正
在进行面部美学和整形诊断时,我们常常听到“下颌后缩”和“下巴短”这两个术语。尽管它们看似相似,但实际上却有着显著的区别。理解这两者的不同,对于我们正确诊断和改善下巴形态非常重要。
下颌后缩是指下颌骨在形态、大小和位置上的生长发育出现了问题。典型的表现为高角、骨性II类咬合,即下颌骨呈现顺时针旋转的生长方向。这种情况通常伴随有咬合不良,导致面部轮廓的劣化。
在下颌后缩的患者中,下巴的相对位置明显向后,面部的下部比例失衡,常常给人一种面庞“凹陷”的印象。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外观,还可能对咀嚼功能和口腔健康造成影响。
下巴短则是单纯的下巴长度不足。在面部美学中,“三庭五眼”法则强调面部下部的比例应占整个面部长度的1/3。更细致的标准是,鼻尖到唇珠,再到软组织颏下点的长度比例应为1:2。
为了判断下巴的相对位置,医生常使用审美平面(E线)。这条线是由鼻尖到下巴的切线构成的,它能够判断上下唇的突度和下巴的后缩情况。在下巴短的患者中,E线的理想状态往往无法达到,给人一种面部不协调的感觉。
对于下颌后缩和下巴短的情况,有效的治疗和改善方法是通过正畸治疗来实现。根据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正畸医生的说法,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能够改变下颌骨的位置,进而达到美学标准。
牙齿咬合的变化:下颌骨的位置是活的,受到肌肉和牙齿的共同控制。我们通常将下颌骨的位置分为两类:一种是由肌肉控制的正中关系位,另一种是由牙齿控制的正中颌位。研究表明,只有不到10%的人这两个位置是重合的。因此,牙齿咬合的协调性对于下颌骨形态的改善至关重要。
创造新的下颌位置:通过改变牙齿的咬合关系,可以为下颌骨创造新的位置。这种新位置能够有效引导下颌向前,使得下巴在面部美学中更加协调。
控制前牙转矩角度:在下颌骨向前移动时,需要保持上前牙的转矩角度适中,避免上牙过长,因为过长的上牙会阻碍下巴的前行。下前牙则需保持直立,以支持下巴的前移。
调整颌平面角度:颌平面角度也非常关键,合理的颌平面应当平坦,而不是倾斜。过于倾斜的颌平面会加重下巴的后缩现象。
通过以上方法,正畸医生能够有效改善下巴后缩的问题,让患者的面部轮廓更加协调。
无论是下颌后缩还是下巴短,了解其根本原因以及存在的差异非常重要。通过正畸治疗,不仅能够改善下颌骨的位置,还能有效提升面部美感。
猜你喜欢:
文中可能包含的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