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份验证
拖动滑块,使图片角度为正
朋友们,你们有没有发现奶茶店门口排队的同龄人里,突然多了好些捂着腮帮子的?说来惭愧,我就是其中一员。上个月刚过完26岁生日,医生就给我判了颗后槽牙“死刑”,谁能想到蹦迪都没累垮的年纪,牙齿先扛不住了。
那天在诊室遇见三个同龄病友,大家面面相觑差点笑出声。医生见怪不怪地说现在每月接诊的90后能坐满两排候诊椅。要说这届年轻人牙齿早衰,真不是奶茶的锅。凌晨两点还在峡谷游走的夜猫子作息,让唾液分泌直接罢工,口腔自洁能力约等于零。
牙周病这个隐形杀手才更要命。起初只是刷牙带点血丝,谁都没当回事。等牙龈退缩到露出牙根,咬苹果都打颤那会儿,牙槽骨早就流失得七七八八了。再加上碳酸饮料当水喝,牙齿表面被酸蚀得坑坑洼洼,细菌窝藏在里头疯狂开派对。
更惨的是很多人拖着不治。我邻座的设计师小哥,牙疼就靠止痛片续命,等来就诊时牙根都烂穿了。现在他种牙前还得先做骨增量,治疗费直接翻倍不说,前后得折腾大半年。
躺上牙椅那刻我才知道,种牙根本不是往骨头里怼螺丝那么简单。先是三维CT把颌骨扫了个透,医生拿着影像给我比划:“你看这块骨头薄得跟饺子皮似的,得先补点骨粉当土壤。”原来牙槽骨就像地基,萎缩严峻的话直接种牙容易松动。
手术当天紧张得手心冒汗。医生边操作边安慰:“现在都是计算机引导的,创口比拔智齿还小。”果然打完麻药后全程只能听见器械轻响,骨粉植入时有点闷胀感,但比起根管治疗可温柔多了。
改善期才是真正考验。头三天肿成松鼠脸,冰敷袋成了续命神器。第七天拆线时医生盯着愈合情况直点头:“年轻人修复力就是好。”但接下来三个月才是重头戏,骨粉要和自体骨慢慢融合,期间连嗑瓜子都得忍住。
等到正式种牙那天,反而轻松得像换手机屏。医生拧上基台的动作比装乐高还利索,咬模取完后技工室会定制专属牙冠。现在咬合时能清晰感受到力的传递,啃排骨时终于找回了二十岁该有的嚣张。
这次经历让我成了朋友圈的人形口腔科普机。饭局上有人塞牙,我立马掏出随身牙线示范45度滑入法。电动牙刷+冲牙器的黄金组合安利出去了七八套,现在群里打卡刷牙成了新型社交礼仪。
定期检查真的能救命。上次拽着闺蜜去洗牙,结果查出她有早期牙周炎。及时做了龈下刮治,避免了她重蹈我覆辙。医生说要是早两年干预,我的牙说不定还能抢救下。
改掉作死习惯比什么都强。熬夜刷剧时想起医生的警告,默默把奶茶换成了温水。原来用牙开瓶盖的绝活,现在看见易拉罐拉环都条件反射护住后槽牙。
看着镜子里那颗以假乱真的牙齿,突然觉得这场“中年危机”来得挺及时。它像个小闹钟,提醒我们在追逐KPI的路上,别忘了照顾好身体里这些不会说话的老员工。毕竟到了八十岁还要啃螃蟹的话,现在可得给牙齿们打好根基。
文中可能包含的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