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份验证
拖动滑块,使图片角度为正
很多人在牙齿矫正时听到“打骨钉”都会心头一紧,其实骨钉是正畸医生手中的“秘密武器”,通过植入牙槽骨的微型钛合金钉,为牙齿移动提供精密支点。哪些情况必须借助骨钉?本文结合临床实例,用通俗语言盘点6大核心适应症。
1. 重度龅牙:内收前牙的“锚点”
龅牙患者前牙外凸明显,矫正时若仅靠牙套拉力,后牙易被前牙“拽”向前移动,导致内收结果打折。骨钉可固定后牙,让前牙单独后移,避免“拆东墙补西墙”。
实例:32岁的李女士因家族遗传骨性龅牙,侧脸轮廓突出。医生通过拔除4颗4号牙+4颗智齿,配合上下颌各2颗骨钉,将前牙内收6mm,矫正后侧脸线条明显柔和。
2. 深覆合:压低前牙的“垂直杠杆”
正常咬合时上牙覆盖下牙1/3,若覆盖超过2/3即为深覆合。这类患者需压低前牙,传统牙套易导致后牙伸长,而骨钉可直接施加垂直向压力,精细调整咬合。
实例:大学生小张因深覆合出现露龈笑,医生通过骨钉将上前牙压低3mm,配合牙套排齐,露出自然微笑线。
3. 牙齿重度拥挤:空间管理的“指挥官”
当牙齿排列极度拥挤时,拔牙后若间隙被后牙“抢占”,前牙仍无法排齐。骨钉可固定后牙,确保拔牙间隙完全用于前牙移动。
实例:程序员小王因下牙严峻拥挤,拔除2颗下前牙后仍无空间内收。医生在两侧后牙区植入骨钉,将后牙向后牵拉,腾出3mm间隙,下牙排列整齐。
4. 锁颌/偏颌:咬合重建的“定位器”
锁颌患者上下后牙无法正常咬合,偏颌则导致中线偏移。骨钉可精细牵引错位牙至正确位置,重建稳定咬合关系。
实例:自由职业者小陈因左侧后牙锁颌,咀嚼时总用右侧牙齿。医生在左侧后牙区植入骨钉,配合弹性牵引,3个月后上下牙正常咬合,咀嚼力改善平衡。
5. 露龈笑:牙龈暴露的“隐形推手”
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,可能是上牙过度萌出所致。骨钉可压低前牙,减少牙龈暴露量,无需手术即可改善露龈笑。
实例:空姐小林因露龈笑影响职业形象,医生通过骨钉将上前牙压低2mm,配合牙套调整,露出标准8颗牙微笑。
6. 缺失牙修复:种植前的“空间预存”
后牙缺失未及时修复,邻牙易倾斜,导致种植空间不足。骨钉可扶正倾斜牙,或牵拉后牙前移关闭间隙,为种植牙创造条件。
实例:退休教师张阿姨因右上6号牙缺失多年,邻牙倾斜20度。医生通过骨钉将倾斜牙扶正,并用弹性链关闭1.5mm间隙,为后续种植牙做好准备。
手术过程:局部麻醉下,在牙龈黏膜切开2mm小口,用微型钻头在牙槽骨上打孔,植入直径1.2-2mm的钛钉,全程需要10分钟。
术后反应:麻药消退后可能胀痛,类似智齿发炎,服用止痛药后1-2天缓解。
护理要点:用软毛牙刷清洁骨钉周围,避免啃硬物,若发炎需及时复诊,否则可能松动脱落。
35岁宝妈王女士的逆袭
矫正前:骨性龅牙+牙齿凌乱,侧脸像“月亮脸”,拍照只能抿嘴笑。
方案:拔除8颗牙(4颗4号牙+4颗智齿)+4颗骨钉(上下颌各2颗)+陶瓷自锁牙套。
难点:下颌骨钉反复脱落,通过调整植入角度固定。
成果:矫正3年4个月后,前牙内收8mm,侧脸轮廓流畅,可自然大笑。
医生解读:王女士的实例说明,骨钉虽非无所不能,但对骨性畸形矫正至关重要。其下颌骨钉反复脱落可能与牙槽骨密度有关,需医生多次调整植入策略。
骨钉并非牙齿矫正的“标配”,但面对严峻龅牙、深覆合、锁颌等复杂情况,它能显著缩短疗程、提升结果。若医生建议打骨钉,无需过度恐惧——它只是为牙齿移动提供精密支点,让矫正更有效、更可控。正如王女士所说:“矫正前觉得骨钉可怕,摘掉后才发现,真正可怕的是不敢改变的自己。”
文中可能包含的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