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热干面来咯!"听着老板熟悉的吆喝,72岁的张爹爹接过那碗裹着芝麻酱的碱面,深吸一口气后猛地嗦了一大口。酱香混着面香在嘴里炸开的瞬间,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咬不动馒头的清晨——全口假牙在粥碗里漂浮的场景,像黑白电影般在记忆里闪回。
一、全口假牙的"社死"瞬间
张爹爹的牙齿在65岁那年开始集体"罢工",先是门牙松动,接着后槽牙接连退休。子女给配的活动的假牙,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:喝排骨汤时假牙和骨头一起掉进碗里,吃汤圆时粘得满假牙都是芝麻馅。"更要命的是晨练,假牙总在我张嘴喘气时'啪嗒'掉地上。"
二、种牙像装修房子?
在女儿的怂恿下,张爹爹走进武汉大学口腔医院。种植科陈主管拿着3D模型比划:"全口种植就像重新装修房子,先打12个'地基桩',再在上面盖'楼层'。"护士递来瑞士ITI种植体的"身份证",扫码竟能看到从瑞士工厂到武汉诊所的全流程记录。
三、手术台上的"神奇四小时"
手术当天,张爹爹被推进智能化手术室。医生戴着AR眼镜定位种植点,机器人手臂举着钻针精细打孔。"比想象中舒服,就像被蚊子叮了12下。"术后咬着冰袋的他,看着镜子里微微渗血的牙龈,突然期待起四个月后的"竣工典礼"。
四、热干面里的重生
当头一口热干面在嘴里化开时,张爹爹的眼泪差点掉进面碗里。"芝麻酱的颗粒感、萝卜丁的脆爽,连碱面的碱味都这么真实!"更神奇的是,他发现自己能分辨出不同品牌热干面的细微差别——蔡林记的芝麻酱更醇厚,老田记的辣萝卜更爽脆。
五、这些改变意想不到
• 说话不再"漏风",孙子终于听懂他讲的武汉话
• 晨练敢放声大笑,假牙再也不会玩失踪
• 体重涨了5斤,因为宵夜总忍不住加碗糊汤粉
医生提醒:"全口种植后要定期'查房子',每年做次牙周维护。"张爹爹把复查日定在每月18号——正好是退休工资到账的第二天。
如今,张爹爹成了社区里的"种牙代言人",逢人就展示新牙的咬合痕:"看这牙印,比年轻时还清晰!"对他来说,种植牙不仅找回了咀嚼功能,更像是给生活按下了重启键。当芝麻酱再次糊满嘴角时,他忽然明白:能痛快地吃,才是活着更踏实的证据。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