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“种完能用一辈子?”——警惕三大认知陷阱
张阿姨邻居刘叔花7万元做的半口种植,三年后却因咬硬物导致植体断裂。种植牙并非一劳永逸,这些误区必须破除:
陷阱1:过度迷信“即刻用”技术
即刻种植虽能缩短疗程,但要求患者牙龈无急性炎症、骨宽度≥6mm。
陷阱2:忽视咬合设计重要性
半口种植需精细计算上下牙咬合关系。曾有患者因对颌牙过长,种植牙仅使用一年就出现崩瓷。合格机构应提供智能化动态咬合分析报告,而非单纯展示植体品牌。
陷阱3:把“10年质保”免死
即便是头部植体品牌,其质保条款也通常限定于非人为损坏。临床数据显示,吸烟者的植体失败比非吸烟者高3倍,夜间磨牙患者5年内螺丝松动概率超多半。
三、普通人避坑指南:三查三问
查资质:登录卫健委官网→服务栏→医疗机构查询→输入机构名称,确认是否具备“口腔种植可靠”诊疗科目。
查医生:要求出示医师执业证书,重点看“执业范围”是否为口腔正规,“执业地点”是否与该机构一致。
查实例:拒绝观看精修宣传片,要求查看同年龄、同骨条件患者的术前术后CT对比图。
问细节:
“如果术中发现骨量不够,备用方案是什么?”(警惕要求现场加价升级方案)
“术后谁负责跟踪调整?复诊是否另收费?”(理想答案:主治医生团队全程跟进,3次内复诊免挂号费)
“种植牙与剩余天然牙出现缝隙怎么处理?”(合格答案:长期免费调整咬模)
另外:
牙齿缺失不是衰老的必然代价。张阿姨选择分三次植入6颗植体,总花费9.2万元。现在她每天早起头一件事不再是找假牙,而是给孙子削苹果。记住:比价格更重要的是长期跟踪服务,比品牌更重要的是医生对解剖结构的敬畏。